我们买保险首先要知道家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其次判断需要什么保险来转移风险。而不是一味觉得别人买了重疾,买了意外,我也要买重疾,买意外,不能盲从,跟随,因为保险需求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必须量身定制!
举个例子:
你到医院去看病,会跟医生说:“医生,我这里有点不舒服,你给我开点什么药?”
负责任的医生肯定不会立马下定结论,而是认真帮你检查身体各个部位,细心诊断什么原因导致病症,清楚明白后才会以此对症下药!买保险也一样,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给予合理的帮助与建议。
买保险有三个最核心的问题:
给谁买?
买什么?
买多少?
“一家之主”原则回答的是“给谁买”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一个家庭中购买保险的先后顺序。我们说保险就是要给家庭中最重要的人买,而风险管理无死角的家庭其实人人都需要,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的状态是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配置全面且足额的保障。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必须要先买,那么无论是从家庭财务的角度来说,还是家庭责任的角度来说,都应该是谁挣钱最多,家庭责任和担当最高,他就应该是购买保险的第一人。“一家之主”原则体现的是:当家庭支柱遇到疾病和意外而导致家庭收入中断或锐减时不至于影响家庭其他成员,比如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和日常家庭生活的品质。
“轻重缓急”原则就是购买保险时“买什么”的问题。我们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买保险就像建房子一样,地基一定要牢固,如果地基不牢固上面建得再好,装修得再豪华也经不起风吹雨打。保险没规划好就相当于房子的地基没打牢固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划家庭保障呢?
意外、医疗和重疾:意外和医疗是人生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保费相对较低,投保门槛相对较低;此外,重疾保障也必须做好准备,因为重大疾病的危害较大,并且产生的影响及资金需求非常高。
个人养老和子女教育:要给自己准备好养老金,确保自己品质养老,还不会给子女增添负担;接下来还要做好孩子教育金的储备,虽说小学、初中是义务教育,但相关的一些拓展能力的花费也不少,还有未来的高中、大学,考研、留学等支出,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投资理财:上述的两个方面都做好了规划,就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投资,比如配置一定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毕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可以说保险资产是最安全,最稳定的资产,这个特点是其他理财产品都不具备的。
“保费保额”原则解决的就是是“买多少”的问题。有些人觉得保费越便宜越好,有些人认为保额越多越好,其实,买保险是买保障,不能一味图便宜,便宜了保额不够保障不全,起不到保障的作用;而保额过高,则会引起家庭的经济压力,买保险变成了买经济风险。那么究竟该买多少呢?
保费:家庭年收入的5%-15%
假设家庭年收入为30万元,我会建议家庭的年缴保费在2万-5万元。一般的家庭,保费如果超过20%,就有可能对家庭的经济造成负担,影响生活品质。
保额:意外险保额=家庭年收入的5-10倍,寿险保额=责任金缺口,重疾险保额=重疾花费+3年工作收入+3年的康复支出
假设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为30万元,我建议家庭的保障额度设立在150万-300万左右,只有这样,当风险来临,才真正能够起到保障作用。
在规划保额时,还需要考虑“补足负债缺口”
我们在进行家庭的资产负债分析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忽略“负债”的缺口,如果我们做计划时没有补足这个缺口,也会导致保障不足。
举一个例子:
我客户朋友给女儿买了一套学区房,当时贷款200万,这就意味着他增加了200万的负债,那他怎么才能堵住这个“负债缺口”呢?只有保险才有这么高大合理合法的杠杆,所以他买房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公司给自己和老公每人增加了100万保额的意外伤害。这就是通过保险的杠杆作用来“堵住”这200万的负债缺口!
为什么一定要“补足负债缺口”呢?在没有买这套房之前我们家庭是没有负债的,买了这套房之后,就立刻增加了两百万的负债。如果他与妻子健康平安,自然就会正常的还房贷,这个负债对他女儿不存在压力;但万一中途他和他妻子发生什么风险,没有人还房贷,银行就会把房子拍卖掉还房贷,而通过这200万的保额,我就能确保即使中途发生风险,这个房贷依然可以继续偿还,而且也不会对孩子或者其他家人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所以,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类似这样的家庭负债缺口向客户阐述清楚,让客户清清楚楚的知道,只有把这些缺口也“堵上”,才能确保当风险来临时,我们提供的保障计划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保障作用。
以上的三个规划原则只是我给广大客户在做出保险规划时的一个参考标准。因为保险保障计划的设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是对个性化的家庭的财务安排,必须量身定制,它需要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的需求设计,所以最好还是和专业的从业人员一起,进行科学的家庭财务分析,明确地诊断出家庭保障需求,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出“量体裁衣”的家庭保障计划!